刑事法律援助是指国家为了保证法律赋予公民的各项权利的实现,对需要法律救济但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当事人,以及某些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的免费服务。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在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利益的保护方面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的价值追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法妞网友咨询:
法律援助制度有何规定?
魏妮娜律师解答: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明确:①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负有依法提供法律援助的义务;②英雄烈士近亲属为维护英雄烈士的人格权益、当事人因见义勇为行为主张相关民事权益等情形申请法律援助,不受经济困难条件限制;③鼓励和支持律师事务所、律师、法律援助志愿者等在法律服务资源相对短缺地区提供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法》在第三条中规定了“以人民为中心,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原则,和《刑事诉讼法》第二条“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相呼应,对我国贯彻人权保障,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魏妮娜律师补充:
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全国刑事法律援助服务规范》2019年11月19日施行;《法律援助条例》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法律援助是一种国家行为,也是一种国家责任。刑事法律援助是法律援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特别是辩护权有着重要作用。但回顾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不断完善和优化。在未来,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必定会随着全面依法治国和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得到更大的发展,这需要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在经费保障、人才建设、提高质量等方面不断优化,为人权保障和提高司法公信力提供坚实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