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婚姻关系几乎都伴随着财产问题,不是人心不古,而是现在个人或家庭的财产保有量确实比较大,而离婚、死亡必然伴随着财产的分割。
(资料图)
法妞网友咨询:
配偶能否继承一方的婚前财产?
杨孝业律师解答:
一方的婚前财产,是指一方婚前已经取得的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婚前财产的界定时间为双方结婚登记之日,结婚登记前双方分别所有的财产归一方所有,结婚登记日后一方单独获得或双方共同所有的财产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特别约定外,作为婚后夫妻共同财产。
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继承是指死者生前所有的于死亡时遗留的财产依法转移给他人所有的制度。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夫妻之间有相互继承权。男女结婚后,成立合法夫妻关系的,对婚前财产就享有继承权,而且只要是夫妻的合法财产就互相有继承权。
婚前财产属于去世一方的遗产,而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在已故者没有遗嘱的前提下,配偶有权依法继承已故者的婚前财产。
杨孝业律师补充:
我国现行的家事法律规范明确肯定了配偶对去世夫或妻婚前财产的继承权,在夫妻一方先于另一方去世的情况下,有遗嘱的,按照遗嘱办理,没有遗嘱的,按照法定继承办理。这就导致实践中经常出现,即使是在夫妻双方分居、离婚诉讼期间,只要双方没有正式依法离婚,那么夫妻之间仍可以行使继承权,进而出现了不少让人甚至主审法官意难平的继承案件。
实践中,区分婚前财产与夫妻共同财产的主要判断依据还是取得时间。除了不动产、车辆、股权等法律明确需要登记的财产权利因物权公示而明确知晓取得时间外,由于个人财产和家庭生活的私密性,对于现金、婚前财产转化物的所有权归属仍然很难判断。因此,可以借鉴“夫妻财产公示制度”或“夫妻财产登记制度”的做法,对于婚内发生婚前财产转化的,通过婚前个人财产转化公证的形式进行固定,有助于保护婚前财产所有权,避免了离婚时的举证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