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界有句谚语:“看见地上的狗爪印人们自然会想到有只狗经过”。这句话讲的就是间接证据的证明作用。间接证据是指不能单独直接证明,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
法妞网友咨询:
【资料图】
间接证据如何运用?
程隆银律师解答:
根据证据的理论分类,依据证据事实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划分为间接证据与直接证据。能够直接证明被告人是否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是直接证据。反之,为间接证据。一般说来,只能证明时间、地点、工具、手段、结果、动机等单一的事实要素和案件情节是间接证据。
间接证据的价值体现在它可以通过环环相扣、互相印证来达到排除合理怀疑,最终锁定犯罪事实的目的。例如监控拍摄到有人翻墙进入一处住宅,一段时间后拿着一个包翻墙出来,即使没有作案过程的直接证据,我们也可以很自然地推断出这个人实施了盗窃行为。再结合房屋内的失窃情况、失主证言等互相印证,就可以达到定罪的效果。
程隆银律师补充:
对于单向证据的审查,需要把握证据的“三性”。因单个间接证据无法直接证实待证事实,证明力存在瑕疵,故在对间接证据查证属实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审查各项间接证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审查其是否相互印证,是否存在无法排除的矛盾。如果结论不是唯一的,就要依照疑罪从无和有利于被告的原则作出认定。
间接证据的不利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证据需要环环相扣、互相佐证,其中任何一环出了问题,都可能会导致整个证据体系的崩溃。对间接证据的运用一定要慎之又慎,证据本身、证据与证据之间不能出现任何问题,否则就会出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情况。
程隆银律师结语:
充分运用逻辑推理及日常生活经验,将零散的证据串联起来,形成闭合的证据链,最终达到准确指控犯罪,维护公平正义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