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诉讼程序可以说发展到今天已经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了。法院在处理当事人之间的诉讼的时候一直都是处于被动地位,力求公正。那么行政诉讼中,重新诉讼与重复诉讼的区别有哪些?
网友咨询:
(资料图片)
行政诉讼中,重新诉讼与重复诉讼的区别有哪些?
安徽知秋律师事务所吴广远律师解答:
两者的区别在于重新起诉可能会被法院受理,重复诉讼属于违法,不会被受理。
重复起诉:基于同一个事实和理由而提起的诉讼,或者就同一案件向两个法院提起的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已经立案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
(一)不符合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
(二)超过法定起诉期限且无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情形的;
(三)错列被告且拒绝变更的;
(四)未按照法律规定由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代表人为诉讼行为的;
(五)未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
(六)重复起诉的;
(七)撤回起诉后无正当理由再行起诉的;
(八)行政行为对其合法权益明显不产生实际影响的;
(九)诉讼标的已为生效裁判或者调解书所羁束的;
(十)其他不符合法定起诉条件的情形。
【点击下方小程序,直接咨询法律问题】
安徽知秋律师事务所吴广远律师解析:
执行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的最后阶段。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执行文书的规定,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执行文书包括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书、裁定书以及依法应由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它们一经确定,义务人即应自动履行。如拒不履行,权利人可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提出申请的权利人称申请人,被指名履行义务的人称被申请人,又称被执行人。申请人是胜诉的一方,被申请人是败诉的一方。公民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期限是判决生效后二年内,申请执行的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没有规定履行期限的,从该法律文书送达当事人之日起计算。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原则上应向第一审人民法院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