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第二十七条: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民法典》: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法妞网友咨询:
(资料图片)
监护人和抚养人有何区别?
蒋兴明律师解答:
可作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有: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
可作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监护人有: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
(近亲属指: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可作未成年人的抚养人有: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父母死亡,有负担能力)
成年人不作为抚养权的对象。
故监护权和抚养权的主体、对象不一致。
《民法典》: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抚养权既属父母的法定权利也属父母的法定义务。是父母对其未成年子女的一种人身权利,即对未成年子女的养育、保护的权利与责任。
在未给被监护人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失的情况下,单纯的不履行监护职责,直接后果是丧失监护权,目前法律没有规定对应的刑事责任。有抚养能力的父母,在未给被抚养人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失的情况下,单纯的不履行抚养义务,会触犯《刑法》中的遗弃罪。
【点击下方小程序,直接咨询法律问题】
蒋兴明律师补充:
《民法典》:第三十四条第三款: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监护人无论是因不履行监护职责,还是因主动侵害,导致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失的,就应当承担对应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和刑事责任。未成年人的父母作为未成年人的抚养人,同时也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所以同样适用监护人损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后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蒋兴明律师结语:
抚养人是监护人,但监护人不一定是抚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