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之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供需信息的匹配效率。对目前仍未落实就业去向的高校毕业生,要结合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为他们建立台账,根据学历条件、个人意愿精准匹配岗位,让求职目标更具体。在扩渠道、促匹配上下更大功夫,切实提升实效性,才能实现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奔赴。
助力高校毕业生走稳就业路,必须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深入细致做好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一方面,应强化不断线就业服务,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归集机制,用好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等,持续为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提供岗位信息。另一方面,应抓住重点群体,为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以及残疾高校毕业生和长期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服务。要织密织牢就业保障网,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就业的特殊困难高校毕业生进行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同时把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纳入服务范围。此外,还应尽可能简化优化求职就业手续。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谈助力高校毕业生平稳就业
创建世界一流企业,中国企业有基础和实力。2022年度《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共有145家企业上榜,总量位居各国之首。
但是对标世界“标兵”企业,我国企业的短板和差距仍然存在。例如,企业“含金量”还不足。145家上榜《财富》世界500强的企业平均利润约41亿美元,低于世界500强平均利润水平。又如,企业研发投入不够高。再如,企业国际化水平有待提升。2022中国跨国公司100大的跨国指数为15.59%,其中仅有5家企业的跨国指数达到“2022世界跨国公司100大”的平均水平。
世界一流企业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再次提出,要大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从“培育”到“加快建设”再到“大力建设”,体现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坚持建设速度与建设力度相统一的根本要求。在新目标要求下,我们要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形成更多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化的世界一流企业。
——《经济日报》发表评论谈如何创建世界一流企业
真诚的态度,真实的力量,往往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引发人们的共鸣共情。身为环卫工的母亲和其他母亲一样,也想到考场外看一看正在参加高考的儿子;看见母亲的任旭明,非但没有嫌弃母亲的不够体面,反而体谅和心疼妈妈的艰辛和不易;基于情感与认同的双向奔赴,让这对母子意外成为公众注意力的焦点。
与精心准备的旗袍和其他装扮相比,下班后穿着工作服迫不及待看望儿子的环卫工并不逊色。
“寒门贵子”之“贵”不仅在于他们可以通过教育来改变自身的命运,也在于他们身上具有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精神力量。面对好心人的资助意向,朴实、纯真的一家人最终选择了拒绝。明明可以轻松一些,为何要“自讨苦吃”?在母亲看来,供孩子上学是父母的责任,自己和丈夫通过努力供得起儿子上学,也不想让儿子承受心理负担;更为关键的是,他们希望让儿子懂得——幸福生活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要靠自己的努力拼搏。虽然当环卫工、在建筑工地打零工的父母没有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他们在家庭教育上无疑是可圈可点的。
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人生的考场还有很多。不论是应对高考,还是度过大学生活,抑或将来进入职场,自力更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命运,自立自强都是最好的青春答卷。
——《中国妇女报》发表评论谈“考场外母子感动全网”事件